新闻公告

前沿性 国际化 重基础 高水平 研究与应用并重

新闻公告

yl23455永利教师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第一期顺利举行

活动简介

为活跃公司学术气氛,促进教师间的科研交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yl23455永利教师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第一期于1126日中午12时在致理楼L3-1201顺利举行。本次沙龙由基础心理学系董晓蔚教授主持,全院教师出席。

 

活动流程

开场致词

首先,副经理邹立业教授为沙龙的举办致辞。邹立业副经理对参与教师学术沙龙筹备工作的老师们表示了感谢,指出沙龙是进行学术交流的良好机会,希望年轻教师能延续资深教师的科研精神稳步前进,共同助力yl23455永利的发展。董晓蔚教授作为本次沙龙的组织者之一,亦为本次沙龙举行作了发言。董教授表示今后学院将每个月举办一次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她指出在学术沙龙上与全院教师们分享各自学术研究成果是非常宝贵的交流机会,并鼓励各位教师积极报名参与学术报告。

     


张剑锋助理教授报告

沙龙正式开始,首位报告人为脑疾病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张剑锋,他带来了题为《Prior Knowledge Guides Speech Segregation in Human Auditory Cortex: an MEG study》的报告。

张剑锋老师首先以鸡尾酒效应为例,介绍了脑磁图技术在研究自然场景下的连续语音加工中的应用。在鸡尾酒效应相关研究中,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人脑可基于声学信息,在语音加工的初期即对混合语音流实现音源分离,从而跟踪需要注意的语音。在此基础上,张剑锋老师引出了报告的主题:基于先验信息的自上而下调控如何促成音源分离?

该研究采用了同一个人读的两个故事作为刺激材料,并且将两个故事混合在了同一个声音通道内,从而使得混合语音无法通过声音的位置,以及其他的一些声学特征来实现音源分离。

为了检测被试的音源分离和选择性注意能力,在要注意的和不需要注意的语音中,刺激材料中分别插入了一个1秒左右的间隙,但被试必须在探测到要注意的语音中存在间隙才可按键。

为了研究先验知识对音源分离和选择性加工的影响,实验中设置了有先验知识和没有先验知识两种条件。在无先验知识条件下,被试会直接听到混合语音。而在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被试会先听一遍要注意听的语音,再听混合语音。

通过行为实验与对脑磁图进行神经解码、时间响应函数关系和溯源定位的计算,结果表明先验信息有助于音源分离,并且其对音源分离的影响,在听觉层对语音加工的早期和晚期均可观察到,在机制上表现为通过抑制对不需要注意的语音刺激的加工而实现。

彭晓哲助理教授报告

接下来,第二位报告者为应用心理学系彭晓哲助理教授,她带来了题为《虚假健康信息干预的时间效应研究》的学术报告。

彭晓哲老师介绍了其课题组近期开展的三个虚假信息干预研究项目。第一个项目和第二个项目的研究结果显示,提醒被试对信息真实性进行考量能够提高其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以及传递虚假信息知识与对虚假信息进行反思两措施相结合对虚假信息判断的干预效果最佳。第三个项目则是本次报告的主题,虚假健康信息干预的时间效应。

彭晓哲老师由辟谣信息呈现的位置与效果的关系切入,指出在虚假信息出现的之后呈现辟谣信息的干预效果最佳,从而引出了研究的问题:如何在判别虚假健康信息的同时植入正确的健康科普信息,以及这种干预的时间效果。

研究选择了一系列真实和虚假的健康信息与科普信息,被试分为在虚假健康信息呈现前、与呈现同时和呈现后被展示虚假信息提示,随后被要求对虚假的健康信息和科普信息与真实的内容作反应,并且在实验结束后间隔一段时间对被试分辨虚假健康信息的能力进行后测。

研究结果显示,与虚假健康信息同时呈现或在之后呈现虚假信息提示的效果最佳,对虚假健康信息干预的效果随时间递减。

 

活动总结

每轮报告的交流阶段,参与沙龙的各位教师都与报告人就报告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报告人对听众所提的问题也一一作了细致的解答,现场讨论氛围十分活跃,参加的教师们都获益良多。本次沙龙圆满结束。教师学术沙龙的举办为教师们提供了良好的学术分享与交流平台,有益于营造积极的学术氛围,促进不同心理学研究方向学术思维的碰撞,提升公司教师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进而提高学院整体的学术竞争力。期待下个月的第二期教师学术沙龙!

讨论现场